经过一番讨论,众人一致同意先剿灭印度洋上的蒂莫西率领的海匪,解决满剌加港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了以后整片南洋之地的安宁。海匪不除,将来的海贸是绝对要受到威胁的。况且这是大股的有实力的海匪,会浪费大量的护航成本。
不过,众将对于如何剿灭海匪倒是有些疑虑。蒂莫西的海上匪帮驻扎在大洋深处的群岛之中,据此上千里海路。虽然在通向锡兰岛和印度大陆的航道上,看起来似乎是顺路。
然而,因为敌情不明,根本不知道这帮匪徒是否驻扎在巢穴之中。倘若对方趁着舰队出动之后,反来偷袭满剌加港,岂非是弄巧成拙?反而给他们创造了进攻的机会。
张延龄似乎对此事并不担心,下令明日准备一天,六月初五舰队开拔。让众将领各自回去做好最后的休整和准备。
很快,整个满剌加海港上下都知道了大明舰队即将开拔进攻锡兰和迦罗帝国海港的佛郎机国海军的消息。满城上下沸沸扬扬起来,甚至有些人心惶惶。
大明舰队已经是满剌加海港百姓们心中的依靠,看着高大的舰船在海面上游弋,骑马的大明骑兵在街市上驰骋的情形,百姓们心中都很安稳,因为那就是他们安居的保证。虽然对国王是拥戴的,但是国王卫队和本地临时组织的兵马无论从装备还是能力上都是不足的。要不然也不会发生纵火案和几次破坏的案子。而当大明兵马增加了在东区的巡逻人手之后,便再没有发生搞破坏的事情了。
大明舰队开拔要去打仗,这让人心里多少有些惶然。他们走了,城池是否要陷入混乱之中。万一大明兵马和佛郎机国人交战失败了,佛郎机人又攻回来了,那可如何是好?
从国王苏端马默而下,心中都是惊惶而担忧的。只是,苏端马默和他的贵族大臣们也都明白,他们是无法干涉大明军队的行动的。不但不能干涉,他还要亲自率领群臣和百姓,为大明军队饯行。
次日上午,苏端马默率领王公大臣在他的王宫之中宴请了张延龄和他手下的将领,为他们饯行。酒席上,苏端马默试探性的问张延龄满剌加国该给予什么帮助。实际上就是在问张延龄他们有没有信心。
张延龄安抚了心中不安的苏端马默。张延龄告诉他,战争的胜负无人知晓,但是为了航道安全,贸易的通畅,南洋小国的安全,局面的进一步安定,必须要将佛郎机人赶出南洋这片区域,摧毁他们的影响势力范围。
唯有彻底的击溃佛郎机人,南洋诸国才能有长治久安之局。否则战争和袭击的隐患会长期存在。
苏端马默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想从张延龄这里得到一些让他安心的话。这位重新获得王位的国王自然不想再被迫流亡他国,因为关切自己的利益,他才会心中慌乱。
苏端马默提出,组织船队跟随张延龄的舰队前往,作为后勤支援之用。可以装载补给,跟随大军前往。
张延龄拒绝了他。张延龄有三艘补给船跟随,无需另外的补给船只。再说了,满剌加国海港的船只都是小型船只,也装运不了多少物资,同行更是累赘和活靶子。搞不好还需要浪费精力去救援这些人,那是毫无必要的。
张延龄告诉苏端马默,他需要做的便是,抓紧时间扩建一支有能力的军队。起码应该有维护本地治安的能力。自己的舰队离开之后,他必须要维持住满剌加的安全。这便是最好的帮助。其余的帮助倒也不必了。
而且,在酒席之后,张延龄代表大明朝廷和大明舰队向苏端马默赠送了八百套盔甲兵器以及一百匹战马,作为苏端马默快速建立起一支像样的维持治安的人马的装备。
苏端马默和众贵族大臣当真是欢喜的涕泪横流。盔甲兵刃马匹这些对他们而言正是急需之物和稀罕之物。护国公一下子便赠送了这么多,简直是雪中送炭。怎不让他们感动。
苏端马默带着群臣当即跪地对着高呼万岁,连连叩拜。张延龄吓了一跳赶忙躲开一旁。这帮人冲着自己叫万岁,这还了得?不过张延龄倒也知道,他们倒不是把自己当皇上叫,而是把自己当做大明朝皇帝的恩典的化身,所以才冲着自己磕头叫嚷。这不,他们叫完了万岁,便冲着张延龄叫菩萨,叫恩人等等。总之,只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和大明朝廷的感激之情。
其实这批盔甲武器都是张延龄在攻打彭亨国缴获的盔甲武器和马匹。彭亨国的雄主耗费心力弄了数千套盔甲武器,还有几百匹战马。城破之后全部被缴获。
张延龄命人挑选了精装的战马留用,其他的什么盔甲兵刃这些东西,怎入得大明无敌舰队法眼。挑选出千余套完好的运回来之后一直堆放在港口库房之中。这时候拿出来做个人情,正好可以缓解苏端马默的焦虑,解其燃眉之急。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慷慨和真诚。
对苏端马默君臣而言,大明军队连这样的军事物资都肯相送,那是何等的信任和真诚。这种互信不仅是军事上的,那是全方位的。
苏端马默回赠了张延龄等人一些礼物,都是些象牙宝石之类的宝物,张延龄本想拒绝,但想着不必如此。也许收了这些礼物会让苏端马默君臣感到心中更加的安定。于是便道谢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