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都市言情>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28章 莫非不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8章 莫非不行(1 / 3)

又过了一天,林为民晚上去了巴里摩尔剧院观看《触不可及》的演出。

米国版的《触不可及》已经在百老汇演出了一年多的时间,超过四百场,对于一部话剧来说,无论是场次还是票房都已经达到了百老汇话剧顶级水平。

阿瑟·米勒预估现在这样的票房成绩应该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在半年之后,一定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

这对于任何一出话剧或者音乐剧都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毕竟观众就那么多,大家都已经看过的作品,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两次、三次的掏钱观看,观众同样需要新鲜感。

阿瑟·米勒已经计划好了,真到了票房收入不济的时候,《触不可及》剧组会立刻启动巡演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狠狠的圈一波钱,然后再回到百老汇卖一波情怀,利用回光返照的余温赚够了钱后就谢幕。

这并非是《触不可及》在百老汇的终结,只是阶段性的告别。对于任何一部在百老汇受欢迎的话剧来说,都没有永远的告别。

区别只是在于,它什么时候会返场。

各大戏剧奖项,可是都有最佳复排话剧奖的。

观众虽然喜欢新鲜,但同样怀旧,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也在更新换代,这都是话剧复排的先天条件。

可惜这种重返舞台通常是以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来计算的。

就目前来看,《触不可及》至少还会为林为民和阿瑟·米勒创作两三年的收入。

毕竟巴里摩尔剧院的演出还在鼎盛时期,未来如果开启巡演,光是米国各地的剧院就足够《触不可及》剧组跑个一两年了。

看完了话剧的第二天早上,黄广生载着林为民来到西80街的一家店铺。

萨巴斯是一间六七米宽的小店,开业同样超过了半个世纪时间,跟绿苑酒廊不同的是,半个世纪期间,这家店的主人并没有变过。

半个世纪未曾改变的萨巴斯,在时间的历久弥新下成为了上西区鲜明的商业地标,很多曼哈顿市民都是这家店的忠实拥趸。

林为民和黄广生找了个窗边的位置,点了一杯咖啡、一只全麦面包、一盒油橄榄,据黄广生说,这是很多曼哈顿人来萨巴斯的标配。

吃早餐的时候,林为民注意到街对面的绿色小门脸,招牌上只有一个单词:Books,很明显是一家书店,光看名字就极具个性。

林老师看到书店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不得整一堆原版书回去装逼?

随即又摇了摇头,装逼都装走火入魔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怎么能这么庸俗呢?

吃完了早饭,林为民便跑进了书店。西区人书店的店面很窄,窄到除了两边的书架之外,中间的过道竟然容不下两个人并排错肩而过,想要通过只能侧着身子。

这里经营的书籍都是二手书,种类繁多,初版书、签名书、剧本、摄影集,也卖唱片:摇滚、流行、另类。

林为民进到这里如鱼得水,临走时抱了整整两包书,还有唱片。

花费了几百米刀,不仅可以装逼,还可以送人,一举两得。

将书送回了公寓,吃过了午饭,午后阳光惬意,林为民买了份报纸走进了一家咖啡馆。

点了杯咖啡刚喝了一口,却看到报纸上的标题。

《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疑似发生爆炸事故》。

《纽约时报》的头条内容,按照报纸上的描述爆炸事故发生在4月26日,但苏联方面至今未曝光。

4月26日,恰好就是自己登机飞往米国的那天,这回老毛子麻烦大了。

林为民自然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事,只是后世他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见证这个人类历史上的首个核泄漏事故。

心中感叹,人却无比悠哉。

在曼哈顿的街头悠然度过了一天之后,林为民开始收心,他没忘了来米国的正事。

翌日便开始了《追风筝的人》剧本的创作。

英语并非林为民的母语,交流没问题,但用来写作就差了几分火候,还好有阿瑟·米勒。

林为民只管放开写,到时候交给他去润色就行了。

进入创作状态,林为民很少出门,除了一日三餐。

在公寓里待了三天时间,这天房间内的电话响了起来。

自林为民入住公寓后,这电话只有阿瑟·米勒或者是黄广生打来过,林为民接起了电话。

林为民从前台小妞那并不标准的发音中辨认出,来找他的人的名字。

“让她上楼吧。”林为民在电话里说道。

达科塔公寓是最古老的公寓,同时也是最奢华的公寓。

整栋公寓楼65套住宅,每套四到二十个房间,清一色的高天花板、屋顶花纹饰带、桃花心木镶板、滑动的玻璃门、吊灯、壁炉,所有可能的地方都雕花处理。

从进门开始,无一处不在彰显着这里的奢华。

陈冲从进了这栋公寓开始,脑子就有点昏昏沉沉的,直到她站到林为民所在的公寓门前。

犹豫了几秒后,她强按着心中的忐忑和紧张按下了门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