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元年, 月十五。
今夜是元宵节,是大景朝少数几没有宵禁的节日,皇觉寺外会有一场盛大的灯会。
京城的百姓都出来凑热闹,要么赏灯逛庙会, 要么亲访友, 一条条街道上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
街道两边的家家户户、店铺酒楼全都挂起了花灯,光辉形成一条璀璨的灯河点缀着整京城。
顾非池和萧燕飞一起换了便服, 大摇大摆地从东华门出去了。
今晚皇觉寺外有元宵灯会, 帝后会与民同乐一起赏灯。
他们本该在群臣的簇拥下乘坐龙辇前往皇觉寺,但顾非池直接就把大部队给甩了。
两人手牵手,闲庭自若地在路上, 一路, 一路看,街道的两边摆着各式各样的摊位,那些摊贩都在热情地吆喝着,招呼着。
“卖花灯喽, 各种各样的花灯都有,马灯,兔子灯, 南瓜灯,葫芦灯、龙灯……只要十文钱一盏。”
“卖元宵了, 又甜又香的元宵,不甜不要钱。”
“公子, 要买面具吗?”
“瞧一瞧, 看一看,我里什么都有, 灯笼,帕子,面具……”
咦?萧燕飞快注意到,往来的路人中有不少人都戴着面具,各种各样的面具,街边的摊位也是大半都在卖面具,简直快和卖花灯的摊位一样了。
萧燕飞拉着顾非池在某卖面具的摊子前伫足,皮肤黝黑的小贩捏着一鬼面具乐呵呵地招呼道:“夫人,给你家爷买面具吧,只要五文钱。”
“咱们皇上从前征战的时候,就戴着面具,面具可以驱鬼辟邪!你瞧瞧,大伙儿都戴着呢。”
萧燕飞:“……”
她差点没笑出来,信手从摊子里拿起了一红狐狸的面具,对着顾非池俊美的脸庞比了比。
狐狸面具与他那双妖魅的狐狸眼简直相益彰。
不错,不错。
萧燕飞就把那红狐狸面具戴到了他脸上,又给自己挑了白狐狸面具戴上。
“夫人,一对十文钱。”小贩笑道。
丢下十铜板,萧燕飞拉着顾非池的手继续往前,看着他脸上的狐狸面具,不禁起从前他那黑色的鬼面,竟然颇有几分怀念的觉。
“不挑盏花灯吗?”顾非池朝街边的那些摊子望了半圈,今天是元宵,大部分的摊子都在卖花灯,“随便挑,我买给你。”
萧燕飞故意:“你有银子吗?”
“十两!”顾非池挑了挑剑眉,轻一振袖,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萧燕飞:“……”
顾非池倾身凑到萧燕飞耳边,小声道:“你给的零用。”
萧燕飞憋着笑,朝周围看了看,指着某摊子上的一盏马灯道:“我要买那盏。”
那是一盏精致的马灯,夜风中,灯笼轻轻地随风摇曳,黄色的烛光将剪影投在白色的灯罩上,两只猫儿在灯罩上扑蝶,追逐着,嬉戏着。
萧燕飞一看就喜欢上了。
卖灯笼的摊子上总共也就两盏灯笼,一盏是马灯,另一盏是寻常的兔子灯。
摊主是一二十七八岁的,斯斯文文的青年,挤出一不太自然的笑容,道:“盏马灯是我亲手扎的,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足够一家四口人过上一年了,价钱着贵,不过摊主的手艺确不错,盏马灯做是精巧。
外面的灯框上还雕着三只猫,一只舔毛,一只伸懒腰,一只蹲着,猫儿雕极为精细,毛发丝丝尽现,活灵活现。
“十两银子?!”旁边一四十来岁,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也凑过来看了那盏马灯一眼,撇撇嘴,拔高了音量,“么盏破花灯也要十两?!”@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兄弟,我瞧你斯斯文文的,怎么还狮子大开口了?”
“十两银子都可以把隔壁摊位的那几十盏花灯全买下了。”
那青衣书生有些难堪地涨红了脸,嘴唇抿紧紧,一副恨不现在就收摊的样子。
“是你自己扎的?”顾非池一边,一边摘下那盏挂在竹竿上的马灯,“我瞧你像是读书人。”
马灯的结构比普通的灯笼复杂,灯笼中央有一轮轴,当灯内点起烛火,烛火产生的热气就会推动轮轴转动,把剪纸投影在灯罩上,形成“你追我赶”般的画面。
盏马灯不仅手艺不错,灯框上的猫也雕刻惟妙惟肖。
青衣书生的脸还有些红,讷讷点头:“是我扎的。我是从豫州来京城参加来年春闱的。”
“我在路上不慎丢了盘缠,就扎了灯笼来卖,攒点钱。”
说着,他脸上露出羞惭的表情。
他不止是丢了盘缠,连书、书箱、笔墨、衣物什么的都弄丢了。
书贵,在京城住着也贵,他现在只能借住在京中的一处道观里,平日里给道士抄抄经。
雕刻是他家传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