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不息建造衙门官府已经轻车熟路了。
直接从骊山拉个几l千人,加上她和秦少府一起弄出来的吊机滑轮什么的。朱阳这一年来画了不知道多少中大型建筑设计图了,区区一个最高就是二层小楼的衙门他闭着眼都能画出来。
唯一多耗费了些时间的就是藏书阁,因为要保存易燃的图书,所以在防火方面要求很高。不过也不着急,藏书阁不止一座,可以一座一座慢慢修,先修两座用着。
而后再直接挨着大秦出版府,在府后面建一座造纸厂一座印刷厂,同时开始招募工人进行培训。
赵不息打算先修几l本书出来,然后用她修完的书去和天下各地的贵族“换”书。
当然,识相的就是以旧换新换书,不识相的就是“焚书坑儒”了,赵不息比起她爹还是仁慈一点的,起码给了这些贵族选择嘛。
在日夜三班倒不停修建下,只用了短短一月大秦出版府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赵不息为出版府令,府丞则为张良,往下还有若干赵不息直接从黑石学堂和秦少府掉过来的百家弟子为属官。
在赵不息背后,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小桌子,一个史官模样的男子正在瑟瑟发抖。
“公主,我,我不行啊……我不会写史……”这个中年男子仿佛快要为难的哭出来了。
赵不息笑眯眯安慰他:“没事没事,你肯定行,你随便写就行。”
这个男人本来是少府中负责冶铸铁器的一个小官,赵不息特意把他调了过来负责史书修撰。
他的名字是司马昌,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他孙子的孙子名字叫做司马迁,《史记》的作者。
司马昌,就是司马迁的四世祖。
赵不息心道,我收集大才就是照着你孙子的孙子撰写的《史记》目录收集的,你身为司马迁的四世祖,怎么能打铁呢,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这时候的史官还大多都是世代相传,司马昌孙子的孙子司马迁是太史令,他的祖上也是周朝负责修撰周史的史官,只是不知道为何从司马昌的四世祖司马错这里出了点差错,司马错弃笔从戎,直接成为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军,一晃几l代,司马家又在武将里面扎了根。
只是到了司马昌这一代,他实在是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只好荫蔽祖荫在秦少府中做了个冶炼铁器的小官吏。
正好秦少府已经是赵不息的天下了,赵不息在查阅少府官吏资料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司马昌,就干脆给他转了个职,从打铁的官吏变成了修史的史官,专门负责跟着赵不息记录她的言行。
身为注定要继承大秦基业的未来皇帝,怎么能没有专属的小史官呢!
“这个现在咱们最要紧的事情是先给天下有名的这些诸子百家大贤都给发一张邀请函,请他们来共同修撰各家之书。”赵不息笑眯眯道。
坐在她下侧的朱阳忧心忡忡:“咱们现在和儒家法家关系僵硬,恐怕他们不会
来此修书。”
“朱老不必担心。”张良声音温和,
一双桃花眼中满是温柔。
“总归咱们是邀请过的,
他们不来那是他们之事,便与我等无关了。且出版府门前已经修好了公示栏,咱们只管将邀请的各家大贤名字写上去,让天下人知道我等并非独断专行,而是……他们不来。”张良俊美的脸上带着笑,说话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只是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在场之人纷纷振奋。
朱阳稍微一想就想通了为何赵不息要大张旗鼓的邀请百家之人了,他捋了捋胡须,乐呵呵道:“此阳谋也。若是他们不来,那这些书怎么修,就都是我等说了算了。”
想到了这一层,朱阳看向张良的眼神顿时多了三分赞赏。
这一策妙就妙在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儒家法家之人若是来,则是对赵不息示弱,可若是不来,那天下人便会议论他们因私废公,任由诸家典籍被“稚童”涂改。
更妙的是,现在的士人还都讲究一个“士可杀不可辱”,宁死也不会低头。
也就是说,张良此策看似给了儒家法家选择,可实则根本就没有给他们选择,他们绝对不会来的。
这个坑人的阳谋是张良和赵不息一起琢磨出来的,一开始张良只建议赵不息给儒家法家的大臣送邀请信,而后赵不息一拍脑门,想出了在出版府前面设置几l个大公示栏,把消息“公开化、透明化”这个更损的办法。
而后二人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么个损人利己的法子。
数百封邀请信从出版府被送向了天下各处,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李斯、淳于越也收到了。
拿到邀请信之后,李斯手中攥着信,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阳谋啊。”李斯感慨一声,“这世上的人才涌现的这样的快,老夫竟然也有一天被别人用阳谋逼到了这个地步,老夫老了啊。”
若是只有李斯一人,李斯必定会欣然赴赵不息的邀请去修书,可李斯不是一个人,他是法家的领头人,身后还有整个法家。
他要是接受赵不息的邀请去修书了,那其他法家弟子会怎么看?法家的领头人、当朝的丞相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