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唐清安应对朝廷的策略很简单。
熬。
熬天时。
根据天时而做出选择。
“将军治下有十万兵,辽民三百万,真到了忍耐不住的地步,也是可以入关的。”
谢友成突然说道。
唐清安明白谢友成突然说这番话的用意。
主要是为了表忠心。
谢友成负责机密事宜,知道太多金江镇的秘密,乃至三弟在京城做的事。
如今调离了此位,升任行军司马。
虽然得了一个好结局,但是他不同于旁人。
旁的人投靠朝廷,对将军带来不了什么威胁,而他知道太多的秘密了。
“我是不会闯关的。”
唐清安笑道。
他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借鉴。
清末民国。
东北大帅。
三千万人口,将近全国十分之一的体量,占据最肥沃的黑土地,军工业齐全,相比国内军阀,连跨时代的飞机都有不少。
此人的实力可以称之为一时无两。
要大后方有大后方,要积蓄有积蓄,要民生有民生,要强军有强军,是从抗拒北方列强中成长起来的军队。
治理地方时,他民心甚高。
可是为了权势,率军闯关入京,却失去了不少的东北民心。
最后损兵失地灰熘熘的回来。
有些事真不是靠实力能说的准的。
唐清安不想冒险。
明明可以等天时看看,何必急于一时。
不提他目前的实力。
就是历史上统一了辽东十几年的后金。
如果不是大明分裂内部损耗,最后被流民军给灭,导致北方失去了统一的大义。
比他实力更强大的后金,一样是奈何不了大明,连占据辽西都做不到。
有时候唐清安也盘算过。
最后想了想,认为自己这十万兵,不提军心民心,顶多把大周京师,山东等打成一团废墟。
然后呢。
就是面对全国反对的泥潭,最后坚持数年,到了人疲马废,物资断绝的地步,灰熘熘的退回金江镇。
然后金江镇内部的军头军心不稳,实力一路下滑分裂。
终于又便宜了蛮族。
当然,也有成功的几率。
那该不该去赌呢。
唐清安不想去赌,他只想等。
三百万辽民,辽民虽多却民生艰难,难以供应大军远征的物资。
他就要选择以战养战。
在国内以战养战,除非他疯了。
大周可以从各地源源不断的积蓄物资,是因为大周朝廷有大义,各地有官府管理,地方有乡绅支持。
他的金江军入了关,却是做不到的,只能造成破坏。
想要获得各地的支持,只有一路打服。
结果就是造成大量的流民。
那么自己消灭蛮族,原来是为了替代蛮族,做蛮族做的恶吗。
唐清安笑了笑。
听到将军的答复,谢友成虽然知道结果,却仍然对将军的高义感到钦佩。
历史上多少武夫,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能策马天下。
最终只能祸乱天下。
将军到底还是将军,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利欲熏心。
唐清安把谢友成的神色看在眼里。
他面有喜色。
连谢友成都是如此,唐清安越发的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他目前最大的对手。
是打败心中滋生的野心。
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坚持原来的计划。
熬。
权利动人心。
让人急躁。
历史上多少人,就是因为忍耐不住,被权利蒙住了双眼,做出了昏招。
有时候。
熬一熬。
真的是上策。
可惜能选择熬的人并不多。
在军司的安排下。
军校生安置到了各处的军队。
有去年的教训和经验。
这批军校生很顺利的融入了军地,成为了伍长,什长,乃至队长。
也就是说。
目前的金江军,识字率远超大周,蛮族,朝鲜的军队。
有了知识就能有头脑。
军队前线能越发的活跃,更加的军令顺畅。
当这些军校生成熟起来后,金江镇前线的部队,实力又会提高。
可是同样。
那么对这些有知识,有头脑的军队,就不能按照以往那般粗俗,要开始讲道理。
军令仍然是第一要务。
可是他们会质疑。
有了知识就会质疑。
这就对统治者要求更高。至少民心,军心这些,不再是以往的手段就能应付得了。
唐清安有自己原来祖国的经验和眼光,他还真不畏惧这些。
反倒是越发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