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一举歼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一举歼灭(1 / 4)

前军已经抵达辽阳。

大军行军缓慢,在盖州休整。

冯胜之,顾应时坐镇金州,组织各地官府的民生,保证地方上继续发展的同时,供应大军补给。

军司的主要官员,除了王宣留守金州,谢友成和徐辉则跟随将军,接受和处理各事。

金江军有十万正兵。

十万不参加农事,只以战事为重的正兵,是金江镇的底气,是金江镇面对一切挑衅而面不改色的支撑。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适应了卫所制度的官员们,常常发出疑惑。

哪怕至今。

大军已经出行,还有军司的官员提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做法。

这些人的心意都是好的。

关心负责,才会产生疑问,才会主动提出来。

唐清安本不想继续解释,思来想去,为了避免影响战事,还是招来了谢友成,徐辉二人。

“有的人认为,我们有四五百万的百姓,各地的兵备道,每年都会组织青壮训练。

应该把民兵投入到战争,减轻正兵的伤亡,你们二人如何看待此事?”

唐清安笑着问道。

他先要听听两位军司头脑的想法,再来决定如何开口。

徐辉知道将军不是因言降罪的人,心中也有疑问,主动先开口,也算是为左司马探道。

“兵备道或一年一训,或一年两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正兵的作战经验丰富,是宝贵的财富。

既然如此。

把民兵加入到战场上,不论是前者还收后者,都能两利。”

唐清安点点头,随后说道。

“民兵虽然经历过简单的训练,但是真的投入战场中,会造成大量的伤亡。

但是正兵宝贵,用更多民兵的伤亡,来减少正兵的伤亡。

所以这些官员们,是从此角度出发,所以提出的想法是吗?”

话虽然难听,但是理却不变。

徐辉没有为了求名而顾忌自己的羽毛,仍然执意说道。

“例如攻城战中,是伤亡最大的时候,可以投入民兵,协助正兵作战,减轻正兵的伤亡。”

金江镇立镇,但是主动探索。

济州岛海贸,和各国的商人都有接触,对世界的形势,比起国内的官员,看到更加清楚。

徐辉继续说道。

“我们国内的卫所兵和将领们的家丁,沙俄的农奴兵,还有日本的武士与足轻等。

他们都是这种做法,唯独我们金江镇,以正兵为主,负担所有战事,伤亡不小。

此事我认为,的确应当慎重思考。”

听完徐辉的话,唐清安看向谢友成。

谢友成露出苦笑。

“我的才能不足,不知道哪种方式更好。”

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的话,谢友成是认可徐辉的言论的,但是他跟随将军多年。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将军一手建立金江镇,发展到如今的势力,谢友成不敢轻易判断将军的主意。

见状。

唐清安不再询问,而是仔细的说服两人。

“关于两者的说法,我已经做了主意,可是下面的人不能理解,因此老生常谈不绝。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流做法都是后者,用更多的辅兵的伤亡,减轻少量的精兵的伤亡。

造成这种原因,是认为百姓的人口多了,会是一种负担,没有把人口当做财富。

就如刚才徐掌书所提到的日本。

当各大名领地的人口多了,两个大名之间,常会默契的在野外发生战争。

不以攻城夺地为目的,用来消耗人口,保持内部的稳定。

所以。

对于不理解的人,我知道他们是担心老兵的消耗,会导致金江军战力降低。

而民壮便宜,随处可得。

说到底,心中仍然还保留了传统固执的偏执思想。

但是我们建立军学堂,各地设立兵备道,各营以老带新等等,多番的手段之下。

不就是为了预防吗?”

唐清安说完,谢友成和徐辉,陷入了沉思。

虽然将军仔细解释。

但是事务发展最终的结果,谁也无法提前判断出优劣。

前者有前者的利弊,后者有后者的利弊。

而后者的思想始终不曾断绝,并屡屡上文,因为后者才是常态,前者是少态。

只按照后者,金江军已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将军所言的前者,谁也不知道会如何,或更好或变坏,总之对于现状,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唐清安看着眼前两名军司的主官,连他们都无法跟上自己的思想,内心只能叹了一声。

人的认知来自于他见识。

无论是幻想还是做梦的事务,都是脱胎于他的所见所闻。

认知的不同,外人很难解释,哪怕唐清安和冯胜之等人,多次提过大地是圆的。

犹如后世的科学家,有人最后感叹有上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