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191章 报团取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报团取暖(1 / 2)

火苗在透明玻璃灯罩中摇曳,散发的光亮,令人们不可思议,其实煤油灯不如蜡烛的亮度,但是远高于油灯

而煤油灯要比蜡烛便宜许多,使用时间也远高于蜡烛。

“工人思想的萌芽,需要应对的问题还很多,目前的阶段属于稚嫩时期。”

“这种苗头,因为太过弱小,随时可以被掐灭。”

“但是能掐灭,不代表未来不会再度兴起,原本明末时空,在江淮和福建沿海一带,已经诞生了新学思想,小市民阶级思想等。”

朱高炽整理自己的思路。

他的脑海中,有两种意识在打架,一种是后世的思想,一种是现在的思想。

他是皇族。

百姓们头上的统治阶级代言人。

“抗争精神。”

朱高炽重重的写到。

“不懂抗争的人,所有的痛苦和苦难,都是应得的。后世英国人学者写的有一定的道理。”

“那些畏惧权贵,放弃专利法的发明家,他们一生的痛苦,就是他们活该的。”

“自己都不助自己,把自己的希望,指望别人来挽救他,这种人有什么好救的呢。”

后世。

经历了百年的磨难,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们学会了抗争,建立了新中国。

靠着这股全社会的抗争精神,打出了令全世界震惊的战绩,获得了尊重。

朱高炽松了口气。

想穿了一切,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不懂抗争的百姓,活该被皇权压迫,而懂得抗争的百姓,作为皇族他也压不住。

所以顺其自然好了。

有时候,西方在近代进步的思想,的确值得人们学习,人要懂得如何抗争。

自己受到了委屈,畏惧权贵,害怕痛苦,放弃了抗争,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不是已经学会了接受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大明的封建,大清的奴役,都是百姓们的选择,责任不只是在统治阶级。

作为统治阶级,朱高炽发展工业,提高国力,就是他的责任,而选择不打压新思想,就是他的仁德。

同样的道理。

如果

如果别人声音大,自己向佛教妥协,不也是理应之举么。

换句话说。

想要从自己手里获得利益是可以的,首先是会抗争,力量大过自己,自己为了自身的权势,则必须采取妥协。

这。

才叫做进步。

“那么随着中华重工的发展,可能三十年,可能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甚至永远学不会抗争。”

“总之,什么时候人们学会了抗争,什么时候才有了进步。”

“进步的主动权,并不在统治阶级手中,而是在百姓们自己的手中。”

“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甲午记。”

朱高炽放下了笔,心里没有了包袱,更加的自信起来,难题不是难题了,因为做题的人并不是他。

十月底。

朝廷任命了国子监生六十四人为布政使等官,分赴各地上任,在朱棣回北平后,这些官员也大多上任了。

北平府。

申逵为右布政使,张杰为左参政,张贯为右参政,按察司副使墨麟,王礼为北平按察司按察使,张琏为副使,高勉为佥事

朱棣回来北平后,神情慎重,沉默寡言。

朱高炽有些纳闷。

几日后。

朱棣招来亲信们,在承运门阁楼,告知了一些事情。

总之。

王府扩张的时机,已经没有了,根据朱元璋的要求,藩王们要按照规矩行事。

什么叫规矩?三司就是规矩。

王府虽然还保留了兵权,但三司的地位,并不隶属王府,兵权管理上,王府无法独断专行。

也就是说要和都司商议着办,而民间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王府没有了关系。

朱高炽了然,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就看藩王们能不能接受。

“孤不接受。”朱棣不满道。

用的时候就想起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就甩到一边,哪怕是朱棣也很难忍受。

朱棣觉得受了委屈。

打残元,从北平分出开平,大宁,都是他的功绩,以及处置蓝玉案,不是他们兄弟齐心,父王能这么安稳么。

不接受也得接受啊。

不久。

朱元璋敕撰《永鉴录》,书中辑录历代王朝中宗师诸王作威作福以致身败名裂的实例。

直叙其事,分类编撰,意在借古喻今,使宗亲诸王有所戒鉴,告诫皇族们要守规矩。

不久。

秦王长史府,晋王长史府向燕王长史府递出了橄榄枝,与北平的中华重工合作。

邀请中华重工进入山西,陕西,合作发展经济事宜。

这就是藩王们的抗争。

他们懂得如何抗争,不采取明面对抗,而是暗中加强了联系,抱团取暖。

蓝玉大案后,藩王们的关系获得了平复。

朱高炽派出了周世丰。

“在陕西和山西,各建立一座蒸汽机工厂,分别持股,由中华重工负责管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