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咱把他叫来京城,您老人家用鞭子抽他,好好出出气。”
朱棣哄着朱元璋。
两父子朝夕相处年余,朱棣本就崇拜朱元璋,更不是禽兽不如的人,哪里不知道朱元璋为何生气。
说起来也怪。
如今在政事上,父皇越来越放手,甚至已经不再检查自己批复的奏疏。
看来父皇是对自己的才能满意起来,不再担忧自己治理国家的才能。
但是朱棣也很担忧父皇。
父皇的脾气越来越古怪了,有时候跟小孩一样的不讲道理。
“禁军去整编为新军,是父皇同意的,如果父皇改了主意,儿子这就通知北平取消这项军令。”
朱棣诚恳的说道。
朱元璋听后反而恢复安静,平静道:“军国大事,如何能说改就改,且禁军改变为新军,本是咱要求的。”
“父皇最近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儿子也不知道如何宽解,儿子真愚钝。”
朱棣一脸的关心。
“今日有件喜讯告诉父皇,今年的夏税已经统筹了出来,虽然秋税要在明年二月才有实数,但是儿子估摸,今年的税收已然可以高达三千余万石。”
三千余万石粮食的税收,朱棣很高兴。
“咱早就下旨,每年不许超过两千七百余万石的税收,如何收到了三千余万石?”
朱元璋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更生气了。
和后世的观念不一样,朱元璋有点小农思想。
现在的大明,继承唐朝开始的两税制度,每年从地方上收上来的夏秋两税,在前些年达到两千七百万石的时候,整个大明的官府和军队已经用不完了。
所以朱元璋下旨,以后就按照整个数字来收。
如何减轻民力,是朱元璋做了一辈子的事。
从军队的建设,以卫所为主,减轻百姓负担的宗旨,到如今定下税收的上限,都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百姓们的心意。
但是朱元璋忘记了一点。
人口是会繁衍的,人口的繁衍,也会开拓出更多的田亩。
终明一朝,因为这个祖制导致的收税体系,每代的两税都没有超过三千万石。
哪怕知道财政不足,因此皇帝想多收也收不上来,除非进行收税体质的改革。
最终随着人口的增加,管理成本的上升,经济的发展,而税收却没有增长,大明的财政陷入了贫困。
在税收总量没有上升的情况下,而伸手的势力却不断增加。
此消彼长之下。
明明清朝已经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的极致贪污社会风气,而明朝的财政收入却远远不如清朝。
这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如此心理的朱元璋,在听到今年收到的税收会超过三千万石,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大大的生气。
朱棣哭笑不得。
其实比起朱元璋,教育环境更好的朱棣,他的眼界有些方面是超过朱元璋的。
但朱棣未来偏偏是造反上位,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名分,他必然要抓住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以证明他的正当性。
朱棣连忙解释:“北平如今不像应天府缴税,而应天府也不用供应北平,反倒是节省了支出。”
换句话说。
原来的北平,大宁,辽东,陕西行都司等地区,是大明财政支出的地区。
如今这些地区虽然不再像朝廷缴税,但也不需要朝廷的财政转移了,反而让南方留下了更多的粮食。
“今年收到的三千万石的税收,并没有像老百姓多收,而是因为北方的生产力提升导致的。”
听到朱棣的解释,朱元璋醒悟了过来。
“老咯。”
朱元璋叹了口气。
以前为了朱允炆忙的昏天暗地,突然间闲了下来,朱元璋觉得很空洞。
本来在工地上交了不少的“好友”,如今突然也离他而去。
不过朱元璋很快不无聊了。
“哦豁。”
“这大家伙。”
“好东西啊。”
北平的新军终于抵达了京城,在应天府为他们准备的营地中,朱元璋看着各色各样的军器,一个个爱不释手。
房宽,唐云等人,别看他们在路上一口一个王爷,当在京城见到了朱元璋,立马就跪了。
献宝贝一样的,把各色军器一一拉出来。
“圣人。”
“库里头有门叫做百子连珠炮的大炮,一炮下去横扫一片,圣人有没有兴趣看看。”
“快快,把咱的百子连珠炮拉出来。”
朱元璋兴奋的吼道。
“好叻。”
朱元璋的人格魅力,肯定是没得说的,这些北平来的新军将领,围着朱元璋寸步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