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城中住宿。
城主接待了使团,并为他们举办了宴会,夜深人静,杨忠并未入睡,而是点燃了灯火,一路行程艰难,很少有记录的环境。
“帖木儿此人内心只有征服,并不重治理,实际的领地,只有他的都城地区,大致是原西察合台汗国的部分地区。”
“中亚和西亚的多数的土地,虽然被他征服,却仍然由当地的政权治理,需要向他纳税上供,满足他军队的物资需求。”
“臣一路走来,了解了各地的形势,得出一个结论。”
“帖木儿打下的疆域虽大,人心却隐藏着怒火,只是因为帖木儿的军队强大,众人不敢违背,包括帖木儿的军队,下层的管理权并不在帖木儿手中,形成了军头制。”
“臣大胆推测,帖木儿死的那天,就是帖木儿汗国立刻陷入内乱,各地国王的反叛,军队的自立等等,因为这个汗国,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爆发是迟早的事情,帖木儿的死,将会是最大的导火索。”
“可是大明不能指望未知的运气,臣一路走来,各地民不聊生,物资匮乏,百姓贫瘠,如果帖木儿一直往西打下去,还能获得军队需要的粮草,但是西方总有极限。”
贫瘠的西欧国家,需要寻找新的地区开展贸易,获得他们需要的物资,加上有利的地理环境,由葡萄牙开始的大航海贸易模式,先后让西班牙和英国模仿,拉开了大航海时代。
并且在小亚细亚的时候,帖木儿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西班牙的使者记载了下来,等帖木儿回到了自己的都城,也即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领域,已经病的更厉害了,他却仍然坚持东征。
朱高炽也没有说话。
可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
三五骑兵各自沿着方向,寻找当地隐藏起来的农户,是他们最拿手的本领。
偏偏这个时候,帖木儿那边出了问题,该死的帖木儿,朱棣内心越来越厌恶此人。
半人高的石头房子,在半荒漠的土地丘陵上建立起来。
张辅没有犹豫,派了士兵护送对方,并且派人去通知各将来总兵府开会。
作为儿子,他想要留在身边尽孝。
别说亦力把里现在是大明的行省,更不提西边的东察合台都司。
让他们胆寒的大魔王,终于要离开了。
此时。
人们敢怒不敢言。
帖木儿愤怒的骂道。
大明有诸多的将军,目前看来,朱棣不认为自己需要
巡检司、税课司的大兴,吏员的增加,对社会细化的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言论。
朱棣和太子妃徐氏带着儿媳妇们,都在宫殿内照看朱元璋。
陈诚擦了擦眼泪。
一路作乐。
朱高炽不知道如何解释。
也明白了帖木儿打下的疆域,实际上是多么的庞大。
十五世纪以前。
几名学者激烈的讨论。
他们瑟瑟发抖。
“那是高丽人做的。”
宦官和女官们,已经在准备后事。
皇太孙也是南下派。
解缙张了张嘴,最后没有说话,选择了沉默。
大航海时代。
战后余生的百姓们,逃离了城池,因地制宜,荒地上捡起板块状的石料,一块块的垒起来,因为没有三合土技术类的黏剂,所以不牢固,并不能修建太高。
是啊。
反观东欧地区,却一直衰败。
后来得知的陈诚,想尽办法为杨忠收敛了尸身,并找到了他的行李,看到了他的笔记,小心的保存了起来。
是老百姓们最大的幸福。
杨忠找来几名大明的士兵,满脸的慎重,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因为别失八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种出来的,不光产量高,质量也好,受到了内地市场的欢迎,内地的种植业开始缩减。
面对全副武装的士兵,百姓们无力反抗。
最富裕的地区被打下来了,他却看到的满是败破。
人的坚韧性非常的强悍。
按察使司关于律法的制定,引发了诸多的争议。
解缙是坚定的南下派。
父亲不行了。
“内阁与各部大臣,根据当下的形势,尽可能的稳住高丽和倭国,优先保障调集兵力于西北,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死前。
可父亲的病危,让朱棣下不了决心。
“等你皇爷爷的事情安定下来吧。”
大明与帖木儿的战争必然发生。
“杨忠的才能,臣是认可的。”
正如后世的以勒。
“你还能走吗?”
中国已经获救了。
马什哈德到加兹温,又由加兹温抵达大不里士,此时,队伍得知大汗在土麦那,经过当地将领的指点,又绕道去摩苏尔,往阿勒颇方向出发,最后沿着地中海北部地区西行。
朱棣认为大明的将军多,并不需要他亲自带领,如果是平常,他肯定是愿意的。
杨忠知道了大明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