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孤星小说>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632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2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发(1 / 3)

高丽学习中华是很快的。

唐朝的节度藩镇,明朝的卫所制度。

李成桂造反成功后,受到国内亲华主流思想的影响,很快就开始模仿明朝,施行了很深的改革。

其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军队分为五卫:义兴卫,中卫、龙骧卫,左卫、虎贲卫,右卫、忠佐卫,前卫和忠武卫,后卫。

中枢设兵曹和五卫都总府统一掌管军政和军令,兵曹类似明朝六部中的兵部,长官称判书,正二品,五卫都总府长官称都总官,都总官、副总官共十人,具体掌管五卫部队。

国朝兵制,总于五卫,兵曹为本兵,都总府领之。

更休上番,则为宿卫之卒;有事兴发,则为战阵之卒。平时,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战时,五卫赴前线作战。

五卫制也是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

类同与明朝的卫所制度。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一直到倭国入侵李氏朝鲜,明军入朝平倭,带去了戚继光留下的军事制度,随后稳定后的李氏朝鲜,全面模仿戚继光的兵制练兵,进行了再一次的军事改革。

可是呢。

李氏高丽有个弊端,不光武官世袭,文官也世袭,庞大的世袭两班阶级,注定了上层的固化,并无法真的发挥其作用。

脱胎于五卫军,如今高丽的军队主要一分为三。

都察院的特使,和锦衣卫的两名探子,呆在隔海相望的登州。

上个月的码头大案,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不查不好,一查吓一跳,源头皆指向了高丽。

大明很大。

锦衣卫的探子去过上海县的码头,原本以为上海县的码头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规模,没想到山东登莱码头的规模,并不比上海码头差多少。

那天津码头岂不是更大?

永乐九年。

十月。

码头上船只有气无力的趴窝。

海浪一阵接一阵,为大地送上来凉风,吹走了焦躁,驱走了浮华,秋日的凉爽,逐渐的冷了起来,沿岸的百姓们经过了夏收的喜悦,开始准备过冬。

人们努力的工作,丰收的季节,他们会在年关前,准备丰富的年货,全家人走亲戚,整个家族最热闹的时光。

北平行省,北平府天津化工厂区,为周边提供了大量的化肥,配合农家肥的使用,产量再创新高。

“呜呜~”

一艘蒸汽轮船进港。

登州也成立了船厂,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大型船厂,与天津与金州造船业形成体系,成为三角核心造船产业链,与南方的龙江船厂区,福建长乐船厂去,扩张成大明的三个船业基地。

每个造船产业区,最小的福建漳州船厂区,也有了上十万名工人,年产船只数千艘。

造船业的发达,带动了上千个行业。

而蒸汽机的产业也更加的细分,工厂开足了马力,日夜的生产各型号的蒸汽机,源源不断的供应全国。

“不能去高丽。”

锦衣卫的探子坚持的说道。

御史出身的特使,并不怕会在高丽遇到风险。

不过探子说道:“高丽是海外,与国内的情况不同,万一激发了矛盾,引起了高丽的叛乱,恐怕朝廷会很不满意的。”

御史听到锦衣卫的说法,忍不住惊讶,“他们敢?”

“狗急跳墙,何况是人。”

锦衣卫的探子说道。

高丽新左军节制使的态度变了,从试探的提出内附,到如今的闭口不谈,锦衣卫派去过探子打探情况,知道一些更隐晦的事务。

国内哪怕是实力最强的煤炭商人们,面对太子殿下的政策,也只能乖乖的听话。

可是国外不一样了。

商人们的势力竟然如此的猖獗,连探子们都有些恐怖。

种地很苦。

没想到为商人们干活会更苦。

那都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到那些高丽的工人们,探子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真是人不如牲畜啊。

无论高丽两班制度有多么的落后,但是高丽的确是一个王国,而不是部落,别看部落和王国打的有来有回,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更有高丽的稳定,这些年来没有内战。

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包括了稳定。

大明商人们带去了很多的技术。

虽然并不全面,可是在高丽自身的产业上进行了升级,做到了优化。

因为火石的原因,以及欠缺更多的产业链,自生火铳的制造成本太高,性价比也低,所以高丽北王只能选了比较落后的鸟铳。

哪怕是鸟铳,也是除了大明之外,天下最先进的火器,中亚和西亚地区还在使用火门枪呢,没有进化成火绳枪。

高丽是继倭国之后,

李孟宗拿着崭新的鸟铳,爱不释手的抚摸。

“可惜成本太高了。”

高丽的工匠们,靠着传统的作坊能力,每名老工匠,一个月才能打造出一杆鸟枪,加上火药和铅弹,哪怕李孟宗再喜欢,也只能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