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厂里的管事沟通了一会后,吴本六就专心的在车间里巡查起来。
做生意要学会精打细算,别看吴本六现在的事业整的挺大,但稍有点时间,他都会在厂里转转,看看有没有啥漏洞,能将成本进一步压缩。
不过吴本六有一个原则,压缩成本归压缩成本,但绝不克扣员工的伙食费和工资,该给员工的尽量一分不少的给到手。目前来说、主流的工坊和商铺,都会给员工和伙计管伙食和住宿。管的伙食主要以果腹为主,吃饱是最大的原则,至于吃的好,哪就基本上没啥老板会考虑这事了。
吃饱肚子,每月还能有二三两银元工资可拿,就是这个时代普通打工者的正常待遇和追求。在工坊上班的打工族,一般都是城里的平民和从农村进城的闲散劳动力。将自己的肚子混饱,还能拿到现钱,就能养家湖口,对刚刚从乱世走出来的百姓来说,这样日子其实已经相当可以了,大部分人们的欲望暂时来说都还不到膨胀的时候。
就是因为吃饱肚子的人多了起来,最近几年整个大明的生育率暴涨,新生儿是一年比一年多。就比如在吴本六的工坊上班的工人们,几乎人人都有好几个孩子。家在城里的孩子还在身边,家如果在农村的话,老婆孩子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见不上都是正常。要是以后世的生活标准来说,目前大明的这一批新生儿也就是堪堪活着而已。生活生活质量,教育资源,都不是阻碍这个时代人们生孩子的因素。
不克扣员工,并不代表节省不了生产成本。拿吴本六的工坊来说,他们的家的成本就要比不成熟的工坊低很多。同样一匹布,成熟工坊剪裁的利用率就会高,废料会少很多。同样的道理,在加工效率上,也各有不同。吴本六成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提高效率这些事。
如何挣更多的钱?老板在考虑,员工同样在琢磨。目前松江的工坊,多数采用的是计件工作制,多劳多得,干活效率高的人,就是比干活埋汰的人拿的多。为了多挣钱,工坊里的打工者没日没夜的辛苦着,什么朝九晚五、双休、社保之类的要求根本想都没想过。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工坊基本上都是血汗工厂。
不光是民间的工坊是这个样子,哪怕是宫产系统,在朱由检看来,关于职工的劳动保障,也是没眼看。特别是一些矿场,动不动就出生产事故,致死致伤的事故是经常发生的。死伤人员的赔偿标准,非常低。也就是给个烧埋银,以及给家属发几年的生活补助。要按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待遇简直是比黑心资本家还黑心。然而、当下的百姓却觉得宫产系统给的待遇已经十分好了,最起码比私营企业要有良心的多。
正是因为觉得宫产系统的待遇好,百姓们才趋之若鹜的向宫产系统涌,进不了宫产系统的才会去民营产业。而民营产业也不是什么人都有招,他们同样不缺人手。大明的工业发展,还远远到不了劳动力供小于求的地步。
劳动力充足是大明的特点,即使战乱结束的时间不长,这一基本现状也还是客观存在的。富裕的劳动力资源,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不愁没人可用,工业制成品的成本优势明显。坏事就是,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们过于依赖劳动力,往往会忽视技术和生产工具进步的价值,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压榨劳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上。
更新设备的成本那么大,很多新型设备在起步阶段对效率的提升并不很明显,何必要费劲巴拉的花那冤枉钱?这就是典型的国内资本家的想法。在朱由检看来,大明的工薪阶层待遇和保障上不去,就是因为劳动力太富裕惯的毛病。即使是在这个时代,大明工人的待遇也是要比西欧工人的低,大约就是在这个时代前后,人家的工人们已经开始谋求缩短工作时长和一周双休了。到了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实际上已经是主流诉求。
从根源上来说,西欧的工人阶层与资本家抗争的就要比大明百姓的高。人家的劳动力,就是比东方大国的劳动力值钱!到了电子信息文明的时代,东方大国的资本家们都成天将九九六之类的当做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想而知、提高大明百姓劳动身价的难度有多大。
以朱由检穿越前灵魂的执念来说,他总觉得凡是靠压榨劳动力来实现效益的企业,都不会在真正的技术创新上有什么成果。
大明的未来,必须要摆脱依靠人手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相比,人手的增添意义不大。人家草原上来的铁骑,几十上百人就能将数千中原步卒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说明什么?就说明了一件事,仅就战争技术来说,人家的技术就是比中原士兵的技术先进。中原听着是名头大,可真正一线作战时,往往就吃亏在装备上。远到两宋时期与辽金蒙的战争,近到大明与满清的战争,只说一条、一线士卒的着甲率!明明是更富裕的地方,可打的却是穷仗。
富国打穷仗!明面上的原因是财政和腐败,但这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核心是大明百姓和士兵的性命不值钱,用人命来省钱在上层人士看来是划算的。钱花了一笔就少一笔,这批人没了,再换一批就是,人是可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