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战士们都想听长征时的故事,李云龙端起了架子,大喇喇的道:“想听故事啊?门儿都没有!你看茶馆里说书的、唱大鼓的,你能白听不给钱吗?老子也不能白讲!都听好了,等会儿鬼子来了给我瞄准了打,每个人至少给我干掉10个鬼子,听见没有?”战士们纷纷叫道:“团长,你就瞧好了吧?”
魏和尚笑道:“团长,没问题啊!俺要干掉20个!”
李云龙开始侃侃而谈:“我记得当年路过藏区,还没进去,上级的命令就下来了。说是部队要执行民族政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谁要是违反了纪律,就地枪毙!当时咱也老实,就跟那小媳妇似的,不招灾不惹祸,只管低着头往前走,可是这也不行。我们到了一个山口,人家就是不让你过去。喊话求路,就差点叫爷爷了,可人家听不懂,还以为你在叫阵呢!”
李云龙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就连他心目中最有文化的郭凌峰也听得极为认真,于是顿了顿又道:“那些藏民可不含糊,拿着弓箭把我那些弟兄们当兔子射!这一箭过来‘嗖’的一声,就从我头皮过去了,我身边四五个战士都是中箭身亡。当时老子就火了,我端起机关枪就想搂火,我那政委不顾死活上来抱着我说:‘老李你不要命了?你这一打非出大事不可!上级要追查下来,你我的脑袋都得搬家!’”
大家正听得热闹,一个哨兵跑了过来:“报告,报告团长,村口东北方向发现鬼子的骑兵!”
李云龙只好停下话头,站起身来从腰间拔出手枪道:“好啊,终于来了!大家各就各位,准备战斗!”
郭凌峰还没听完有些遗憾,可鬼子已经杀到,要听故事只能等下次了。他对李云龙当年红军时期的事情很感兴趣,这个家伙红军时期就当了团长,这么多年还是个团长。不得不说他虽然很会打仗,可惹祸的本事也是全军少有,怨不得1955年授衔时很多比他资历浅的人都授了中将,他还只是个少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云龙最要好的几个兄弟,比如孔捷和丁伟,这俩货和他一样也只授了少将。当时他们三个在南京军事学院可没少发牢骚,还是院长刘伯承元帅把他们叫去狠狠痛骂了一顿,这才总算消停了。
郭凌峰早就捡了一把“三八大盖”,子弹更是捡了不少,此刻躲在一处残壁后面,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村口东北方向。
这次突围战他并没有多少战果,总共也只干掉了七个鬼子,加上之前的,他总共消灭了67个鬼子,距离200个的任务还早。
这次辛庄防御战可是个好机会,这边的防御工事很不错,只要不露头悄悄瞄准射击,他自信一定能干掉不少鬼子。
鬼子的“三八大盖”由于口径偏小,杀伤力很有限,不过命中要害部位还是能致命的。这种步枪的优缺点同样明显,威力不大,射程却很远,而且非常精准,二战时期日军的97式狙击步枪被广泛使用,这种枪就是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日军追击部队中到了辛庄这边的是第四旅团第22联队,联队长是笠原小泉大佐。他是早期进入中国的日军军官,才到中国时还只是个少佐,这些年来因屡立战功已经升到了大佐职位,是个很有能力的军官。
他带了一个中队日军和两个连的伪军走这个方向,大概有四百多人。李云龙用望远镜看了看,终于松了口气。
还好过来的鬼子不太多,要是来一个大队,就算他李云龙是三头六臂也没用,实力相差太悬殊,死定了。
笠原小泉拿望远镜看了看村口那些残垣断壁,没发现有人的迹象——独立团的战士们全都隐蔽得很好。
“这个村子好像是空的?”笠原小泉喃喃道,“没有一点人的迹象,可能是老百姓都逃走了!”
“大佐阁下,按照我们事先划定的坐标,这个村庄还没搜索过。”身边一个大尉轻笑道,“不过我认为这个村庄里不可能有八路军的部队!”
辛庄的老百姓早已被屠杀一空,不过这是另一伙鬼子干的,笠原小泉他们并不知道。
“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笠原小泉向来很喜欢考校自己的下属,问话时脸上满是鼓励之色。
那个大尉军官见长官发问,他很清楚自己长官的风格,存心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本事,于是微笑道:“这是个孤立的村庄,后面是一片平原。从军事角度来看,防守者一旦被包围,这里就成了绝地,突围的可能性太小了!”
“嗯!”笠原小泉点了点头,面露微笑,“我和你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不相信在经过如此残酷的扫荡之后,八路军的零星部队还敢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那个大尉笑道:“他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逃走才对!”
笠原小泉笑道:“不过没有搜过的村庄我们还是有必要进去搜一搜,万一有八路军的漏网之鱼没逃走呢?皇协军走前面,出发!”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伪军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打仗的时候通常都被他们的日本主子安排在最前方,纯粹就是炮灰。
这些汉奸也算罪有应得,好好的中国人不做,非要去当汉奸,理当有此报应。
伪军走在前方,李云龙不想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