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而且,接下来要把沉没大船捞出,以便疏通航道,也是个麻烦事。
还有,烘烤工坊,一处仓库屋顶被飓风掀开,进了水,导致存储其中的至少3000担鱼获被打湿,无法再长期保存。
昨天冒雨跑去查看的刘琏让人直接把鱼获分发下去,避免浪费。
文书里还特意提及了陈山下的安置社区。
毕竟是新房,哪怕是泥坯茅草房屋,经过之前的加固之后,安居其中的数万山东流民和士卒民夫都顺利度过了这场飓风,无一伤亡。
总体来说,至少岸上,损失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朱塬只希望之前在大戢洋附近就近停靠的海捕船队也能平安度过这次飓风。
看完了文书,眼看户外落雨一时间还是停不了,朱塬让写意取出了最近几天积累的《化学》手稿,开始进行初步的校对,顺便继续头脑风暴,想到什么就顺手写下来。
再就是,还让写意送了一份图稿出去。
这也是最近几天因为捣鼓各种衣服而产生的灵感。
两个字:工装。
这是为营海司和海军都督府旗下的诸多士卒民夫准备的,原因很简单,为了方便。
老朱年初登基后,很快就颁布法令,要求恢复衣冠如唐制。
核心还是为了‘恢复中华’。
朱塬很赞成。
不过,朱塬也觉得,不能太苛刻。
比如底层百姓,其实根本没那么多讲究,也没能力讲究,就说种田或做工的时候,还是该怎么穿就怎么穿,南方这边,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民夫就只是普遍的短褂长裤,甚至很多人连褂子都不穿,更习惯赤膊干活。
既然如此,朱塬觉得,还不如统一一下。
首先,名字就是朱塬特意想好的,‘工装’,只是做工时穿着的服装,这件事送到老朱那里,以老朱的实用主义个性,大概率也不会反对。
再者,统一模式,以及,再加上朱塬的设计,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大批量流水线制作的情况下,反而能够节省布料,乃至节省缝补衣服的工时。
就说这年代的裤子,通常是很宽松那种,如同口袋一般,宽松,也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布料。朱塬的方案,虽然不是紧身,但也算修身类型,外套加长裤,贴合人体设计,尽可能节省。
最后,相比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衣服,穿着‘工装’做工,会更加舒适便捷。
好处多多。
朱塬甚至都升起顺势再搞出一个服装厂的念头。
明州服装制作公司。
为什么不是明州服装厂?
为了齐整!
说起来,不只是‘工装’,朱塬甚至都想把后来的‘军装’都弄出来,不过,这一步就跨的太大了,当下还是冷兵器时代,看似繁冗的战袄战甲,都是有实实在在防护能力的,背后涉及人命,不适合太激进地进行改变。
下午的时候,落雨终于停歇。
第二天,六月初九,天气恢复晴朗。
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
首先还是海捕船队,消息在初九当天传回,还好,同样损失不大。
再就是,方礼、黎圭等人还对渔场进行了一番勘探,大黄鱼群稀疏了很多,但还在,至少还可以进行半旬时间的捕捞。
接着,就是山东的消息。
这场飓风的外围,果然扫到了第三批出海的运粮船队。
不过却因祸得福。
第三批运粮船队在五月廿六出发,六月初二晚间,定海遭遇风雨时,船队其实还没有到盐城纬线,但却迎来了飓风外围导致的东南方。
于是,只是随后短短三天时间,六月初五,船队就在这一阵强劲顺风之下,抵达了胶州。
相比第一次的13天和第二次的22天,这一次,全程只用了10天时间,恰好一旬。
而且,因为一路顺风,嗯,这次是字面上的一路顺风,船队这一次的损失更少。20万石粮食和10万担鱼获,全程因为离队或沉没无法抵达胶州的,只有4000石(担)不到,损耗比例只有区区1.3%。
12000人的押送团队,全程损失人手也只有7个。
总之,几乎就等于没甚么损失地抵达了胶州。
这算喜讯。
明州这边,不好的消息是,因为飓风耽误了六天时间,营海司不得不加快第四批运粮船队的筹备,还有剩余11000精兵的北上部署事务。
如此到六月十一,事情又来了。
来自金陵。
事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老朱打发了两个人过来。一个叫吴良。另一个,叫胡惟庸。
两人的身份,都是老朱新设的从三品营海副使。
这算朱塬自找的。
之前的一些通信中,朱塬就和老朱商议,需要开始扩大营海司的营海范围。
就捕鱼一项而言,浙江北部的江淮地区,沿海渔业似乎不怎么发达,但,如果想要完成明年两三百万当鱼获的目标,北部的山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都是需要仔细经营的。
山东北部是渤海,南部是黄海,同时还拥有不少天然良港,很适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