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坐壁上观。
所以,这一次,张旦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很快,飞军就来报:
“青州黄巾倾巢而出了。”
张旦在马边踱步良久,终于下令:
“令全军出击,策应青州黄巾。”
就这样,泰山军三千东征军主力也出发了。
大战一触即发。
……
战争要比祭孙和张旦预料的都要早。
本料汉军还在三里外,但就在青州黄巾和张旦的东征军未行半里,就突然遭遇到了汉军的一部骑兵的突袭。
此部汉军骑军是北军五校中的越骑校尉部千人。
他们彷草原胡骑一般,轻衣无甲,只一把弯弓,六袋箭囊,就轻击而出。
实际上,虽然越骑校尉部疾行如电掣,但泰山军的突骑还是在二里外侦查到了敌踪。
但可惜,青州黄巾距离泰山军还是有些距离的,等突骑这边回到泰山军,再去禀告青州黄巾军,已经晚了。
彼时,青州黄巾的前部正在行进,突然就遭遇到了千人的越骑袭击。
这些精湛的越骑骑士,呼和着从道边撒放连绵的箭失。
要是一般的黄巾军,遇到千马奔腾,甚至不用对面放箭就可能已经崩散了。但青州黄巾勇气足,甲械精,还习了战阵。
所以,越骑的箭失虽然密集,但还打不垮青州黄巾的军阵。而一旦青州黄巾的大阵维持着,越骑也不敢向青州黄巾冲击。
一直等到泰山军的骑军赶来,汇合了青州黄巾的骑军一起,才驱赶走了这千人汉骑。
实际上,这就是青州黄巾的困境。
对面的河北汉军,一万五千人,只骑兵军团就有四千。而青州黄巾这边,加上泰山军自己的数百骑,一共才两千人不到。
骑军力量的巨大悬殊,意味着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被汉军给掌握了。
实际上,泰山军和青州黄巾根本不敢将有限的骑兵力量放出去。只能在战场的附近游弋,好遮断随时突袭的汉军骑军。
很快,青州黄巾那边传来了立阵的号声。很显然,他们决定在这里整军布阵,准备应对将要到来的汉军。
但这却让泰山军这里很别扭,张旦突然发现,自己的行动完全被青州黄巾给带着走了。
青州黄巾要战,他们就战。青州黄巾要停,他们就停。
想到渠帅说的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于人,张旦内心一片阴霾。
想了片刻,张旦咬牙下令:
“我们移动到青州黄巾的左翼,在那里布阵。”
各部主将接到军令,纷纷摇旗,开始向着青州黄巾的左翼移动。
也幸亏此地地势开阔,才能容纳得下近五万人排开大阵。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了,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
此时,近五万人的大阵已经排好。
包括泰山军在内,一共六个大阵。其中青州黄巾,是五个大阵,每阵皆是八千人,以前两后三的布局排布,每阵前又都有厢车做阻挡,好遮拦汉军的骑军。
而泰山军的三千人则单独列阵,布置在青州黄巾的左翼,与他们的前两阵大致在一线。
之后,东南风起,近五万的青泰联军就布阵等待汉军的到来。
……
两个时辰过去了,战车上,张旦还是没看到对面汉军的身影。
张旦看着裹着冬衣的部下们,已经在这里站了两个时辰了,内心就大感不妙。他不禁怀疑,汉军不会是不来了吧。
于是,张旦连忙将收回来的突骑再次放出去。
而这次,突骑们很快就回报:
“敌在西北方一里外按兵不动。”
得此情报,张旦大惑不解。他不明白,对面即便是要疲我军,但对面不疲吗?汉军在那里按兵不动是为何?
……
那边青州黄巾大阵处,祭孙也收到了探马的回报。
皱着眉,祭孙想了会,随后下令:
“令全军用粮,交替休息。”
很快,五万多人就开始陆续从背带中拿出制作好的干粮开始食。
这些粟米都是泰山军带来的,基本都被制作成了七日左右的军粮。换句话说,此战的作战时间最多就是五日。
五日内,联军不击溃汉军,自己就要粮尽军崩。
嚼着干粮,青泰联军开始交替休息。外围的吏士继续列阵,内里的就开始坐下休息。两刻后,内外的交替。
就这样,时间又过了一个时辰。
突然,大阵开始骚动起来。
不少人开始指着他们来时的方向惊呼,祭孙也看到了那里。
只见原先他们扎营的壁垒那,燃起了冲天大火。
祭孙心里一紧,知道了为何对面汉军会按兵不动了。
显然对面早就派出了一只轻骑,早早就绕到了他们的后方壁垒处,烧毁了他们的营房。
这时候,远处探马再次来报:
“敌军开始撤退了。”
此时,十一月的寒冬,天冷的冻骨,但祭孙的额头却汗涔涔的。
他已经意识到汉兵的战术是什么了。
说实话,他带着青州黄巾和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