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徐庶登场
刘备联合曹操成功拿下下邳之后,那凯旋的队伍在一片如诗如画的夕阳余晖中,迈着整齐而略显疲惫的步伐,缓缓向着徐州行进。
道路两旁,那望不到边际的金色麦浪随风肆意翻滚,发出沙沙的悦耳声响,仿佛在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纵情欢呼雀跃。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晚霞的映照下,一半被染成了绚丽迷人的橘红色,另一半则深深沉浸在神秘莫测的暗紫色阴影之中。军旗在轻柔的微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的脸上虽布满了尘土和疲惫的深深痕迹,但那胜利的喜悦之情仍如璀璨的星光般在他们的眼中闪耀,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刘备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身姿挺拔如苍松,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欣慰。他身旁的李隆基,身着血迹斑斑的战甲,尽管身上有几处负伤,但其豪迈的气势却丝毫不减,反而更增添了几分英勇不凡的独特魅力。
“此番能胜,李将军当记首功。” 刘备微笑着看向李隆基,眼中满是真挚而热烈的赞赏。
李隆基赶忙拱手,神色恭敬道:“主公过奖,若没有主公的英明领导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凭我一人之力怎能取得这般成果。全赖将士们用命,方有此胜。”
此时,一名探子快马加鞭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主公,前方有一贤士求见。”
刘备听闻,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目光中透露出期待,“快请!”
不多时,只见一位儒雅之士踏着沉稳的步伐徐徐而来。此人剑眉星目,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从容与智慧的独特气息,正是徐庶。
徐庶恭敬地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道:“久闻刘皇叔仁德之名,天下皆知。今日特来拜见,愿能为皇叔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业。”
刘备连忙下马还礼,双手紧紧握住徐庶的手臂,“先生大才,能得先生相助,乃备之幸事,汉室复兴有望啊。”
众人一同回到营帐之中,分宾主落座。营帐内布置简单而整洁,却透着一股严肃与庄重的气氛。
刘备兴致勃勃地向徐庶介绍道:“这位是李隆基将军,此次水淹下邳一役,李将军智勇双全,表现非凡。他单剑匹马,竟能在乱军之中带伤砍下吕布右手,实乃猛将,武力超群。”
徐庶听闻,不禁将目光投向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钦佩,“李将军之勇,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如此英勇无畏,冲锋陷阵,实乃难得的豪杰。”
李隆基谦逊地说道:“先生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尽军人之责,为了主公的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只盼能为主公扫平障碍,成就一番伟业。”
徐庶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李将军莫要自谦,能有如此赫赫功绩,绝非偶然。想必李将军定是有非凡的谋略和过人的胆识,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崭露头角。”
刘备见二人互相谦逊,不禁开怀大笑道:“你二人皆是当世难得的英才,今后当齐心协力,共同为兴复汉室的大业努力拼搏。有你们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徐庶郑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而炽热,“主公放心,庶必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定当为主公出谋划策,谋取天下。”
随后,徐庶与李隆基开始热烈地探讨起军事策略。
徐庶神色凝重,目光深邃,说道:“如今曹操势大,兵强马壮,拥兵自重。我们虽在此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仍需时刻保持谨慎,切不可掉以轻心。那曹操心思缜密,手段狠辣,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李隆基深表赞同,目光中透着深思,“先生所言极是,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其势力如日中天,不可小觑。我们必须步步为营,谋定而后动。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徐庶接着说道:“但我们也并非毫无优势,徐州此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且百姓们对我们也心怀期待,拥护主公。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逐步发展壮大,积攒实力。”
李隆基思索片刻,用手比划着说道:“我们可先巩固徐州之地,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从而赢得民心。同时大力发展生产,确保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加强训练士卒,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方能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克敌制胜。”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微微颔首道:“李将军所想与我不谋而合。只要我们稳扎稳打,假以时日,必能有所作为。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行事。”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战略战术的布局到内政管理的细节,从军队的训练方法到人才的选拔任用,无所不包,滔滔不绝。
不知不觉,夜幕悄然降临,营帐外的篝火在夜风中摇曳不定,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众人专注而又充满激情的面庞。
徐庶感慨万千地说道:“能与李将军如此畅快地交流,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仿佛遇到知音,每一个想法都能得到回应和共鸣,真乃畅快淋漓。”
李隆基爽朗地笑道:“能得先生指点,也是在下的莫大荣幸。先生的智谋高远,让在下受益匪浅,犹如在黑暗中寻得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此后,徐庶与李隆基结下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