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17(1 / 2)

,自然也能听得见这句诗,他真欢喜,望听见此诗的读书人都能....嗯,上岸!

第11章 弱国无外交

11

【当然也有人说科举制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拥有,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科举制让普通人有了晋升的出路,就像秦朝时期的军功制度,不论出身门第,只要有军功就可以有赏赐甚至有爵位,而科举制也是一样,只要你能考得上,就有机会登上朝堂,成为官员。】

【科举考试都是定期举行,在唐朝和宋朝初期每年举行一次,和我们今天的高考类似;科举考试分为地方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1]。】

【古代的状元含金量很高,那可是全国万里挑一,例如唐文宗时期,年仅十七岁的莫宣卿成了最年轻的状元,不过在莫宣卿六岁的时候还没有说话,大家都认为他是傻的,大概天才都与众不同吧?】

苏雅轻轻一笑,殊不知天幕下唐文宗之前朝代的古人都被震惊到了。

嬴政听到苏雅说起本朝的军功制度,他蹙了蹙眉,军功制度在有战争的时候当然是好的,但要是没有战争呢?

不,正好天幕提出了科举制,嬴政开口,“仔细记下来。”

他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个科举制,看看适合不适合秦朝。

扶苏一双眼睛微微瞪大,年仅十七岁就当了状元吗,而且苏雅还说含金量很高,真厉害啊。

蒙毅伴君处理政务,现在对这个科举制很感兴趣,他专心致志地听着,“十七岁就当了状元,当真是人才啊。”

汉朝刘邦摇了摇头,“这科举制不适合汉朝。”

准确的说是不适合现在的汉朝,他才刚刚恢复了部分的分封制,要是一下子将科举制推行下去,那些诸侯贵族不疯狂才怪,好不容易才堪堪稳定下来的汉朝又会出现一场风波。

刘邦遗憾极了,“这天幕女子说可能出现在汉朝,那估计是乃公的后代子孙了,看来之后诸侯也不是问题,这样甚好。”

萧何也微微点头,不过他还是在一旁记下天幕所说的科举制,就算现在没用,之后说不定会有用。

刘彻眼睛都红了,“十七岁啊,十七岁的状元。”

虽然不是名将,但是也是人才啊,他大汉最缺人才了。

文武百官:陛下你就当我们是死的是吗?

不过他们看见陛下这般样子,心里忍不住恐慌不已,祈祷着天幕女子不要再继续讲下去了。

这科举制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的制度啊。

刘彻才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科举制甚好,这群士族仗着门第偷偷在背后蛐蛐卫青,别以为他不知道!

哼,就该让他们急一急,这天幕来的好啊!

虽然今天还是没讲汉朝历史,刘彻很痛快地原谅了,他对霍去病挑眉,“看看人家,十七岁就成了状元!”

霍去病知道陛下在激自己,他昂着头,眼睛里净是不服输,“我虽然当不成状元,但我可以当大将军!”

刘彻哈哈大笑,“好,朕就等着你当大将军。”

不过他却没当真,十七岁这般小的年纪,毛都还没长齐,能当个新兵蛋子就不错了。

唐朝李世民踱步,“十七岁的状元,为何不是出现在本朝。”

不过,唐文宗,李世民的脸色也有点愉僵住,唐朝出了个唐文宗,李世民蹙眉揉着眉心,唐文宗,文弱优柔寡断,不是个好的庙号啊。

他不太满意,但也没办法解,只能继续看着天幕,迫切地像从天幕的话语中知道大唐的事情。

还有这科举制来的正是时候,他们要好好地完善一番,争取让大唐出现更多的人才。

十七岁的状元啊,说不定他们这也有呢?

唐文宗时期的莫宣卿此时还是五岁的稚子,他愣愣地看着天幕,眼睛里流露出光彩,天幕上的姐姐是在说自己吗?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十七岁的状元确实很厉害,他头疼地看着除朱标以外的其他儿子,“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们!”

朱橚,“父皇,天幕女子都说了人家天才,和别人不一样的。”

朱元璋气急,这个儿子平时老实巴交的,说起话来怎么这么刺耳。

朱橚眨着眼睛面露无辜,一旁的朱棣捂着嘴笑,“老五过来,四哥答应给你买生物课。”

朱橚惊喜,都顾不得朱元璋黑漆漆的脸,看向朱棣,“四哥,你真好。”

朱元璋:......

这儿子真不能要了,朱元璋撇开脸,看向朱标他的血压才降下来,还是大儿子好,其他儿子都是混账。

【像我们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样,每年的农历二月通过县试你就是童生;农历四月通过府试你就是秀才/生员;接下来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因为在农历八月,又称作‘秋闱’,通过就是举人、第一名是解元[2];当然你要是这一次考不过,就要再等一个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何其多。】

【像是在《儒林外史》终描述的‘范进中举’,故事中的范进屡次不试,一直没有考上,而在考上的时候喜极而疯,而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