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64(1 / 2)

周瑜摇摇头,心中暗想,现在听别人的事情是享受,如果落到自己身上那可不一定了。

吕布面红耳赤,这天幕真真是在嘲笑他没错吧?他认董卓为义父又如何,本就是利益牵扯,他不认别人还会认!

李世民也想起唐僖宗认宦官为义父的故事,顿时恨得咬牙切齿,“后世唐氏子孙若有人违背组训,胡乱认义父者,所有人皆可杀之!”

贞观群臣震惊,跪在地上想请陛下收回旨意,但他们说不出口,毕竟唐僖宗的那个事情还挺令人印象深刻的,在长安城都有人暗地里探讨。

他们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看到无奈。

朱元璋同样摸不着头脑,不过他还是看向自己的儿子,绷着脸说教,等天幕说到大明的时候,谁的子孙要是敢认宦官为义父,他一定揍死他。

朱棣几个人幸灾乐祸地看向朱标,他们大哥是太子以后肯定继承皇位,打谁都不用明说。

咳,朱元璋也认为自己这话似乎指向性太强了,他当然舍不得打朱标,于是哼了一声,“别看你们大哥,你们儿子要是敢认宦官为义父我照样打。”

【那么历史上的吕布真的认了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吗?甚至被张飞骂称‘三姓家奴’?】

吕布听到‘三姓家奴’这个词,瞬间暴怒,恨不得立刻找到张飞杀之。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给吕布正名,在《三国志》中: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2],所以说两人只是上下级的关系,丁原器重吕布罢了,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事情是杜撰的,但是吕布背叛丁原确实是真的存在,董卓引诱吕布杀丁原,丁原也确实被吕布杀了。】

嬴政眯眼,背信弃义,董卓断不可轻信吕布。

蒙恬听见吕布杀了器重他的丁原,立刻蹙眉,心中却隐隐对吕布有些不满,不过这样的人并不是蒙氏子弟,他的不满渐渐消失。

连年征战早已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蒙恬摇了摇头继续听天幕。

刘彻哼了一声,吕布杀了看重他的丁原,下一个杀的就是董卓!

李世民再次见识到某些史书的偏驳之处,连没有的事情都能传的神乎其神。

朱元璋诶了一声,“原来吕布并没有认丁原为义父啊?”

语气还有些失望。

罗贯中此时咳了几声,他看着自己完本的小说,一边高兴自己的书被后世所熟读,一边却有些心虚,思考许久,罗贯中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毕竟这只是小说,又不是什么历史,大不了他就表明出处罢了。

【那么另一个问题,吕布究竟有没有认董卓为义父?《三国志》中同样有这样的描述: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3]。所以吕布应该是认董卓为义父,当然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爹/儿子多当然也有好处,乱世正是用人之际,所以这一现象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多,再加上百姓迁移,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也带来一些相应的影响。】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魏晋盛行认义父的行为,再往后的隋唐时期也受到了影响,懂的都懂。】

嬴政也抽着嘴角,以后大秦定杜绝这种行为,到处认义父成何体统!

刘彻摸着下巴,天幕三番四次说了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不好的影响,还说什么文化融合,究竟要不要杜绝这种?

东汉末年,有认义父的人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眼中闪过其他人刚刚看向自己的眼神,他心中恼怒,认义父怎么了,别人都这么做,他为何不可?

也有认义子的,像是刘备尴尬极了,诸葛亮一眼就能看出他在想什么,“主公不必忧虑。”

何况刘封跟着刘备的时间很长,如若因此将人遣走,必会引起骚乱。

有一些想要认义父的人也纷纷停止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再看看,如果被记在史书上,那才是一生污点,没看见吕布都被后世编排成什么样子了?

三姓家奴,啧啧。

吕布被天幕正名不是‘三姓家奴’后才冷静下来,重重哼了一声。

李世民这下心中更是难受,隋唐时期不正是说的他大唐,眼前一黑,难道除了唐僖宗还有别的皇帝也认义父了?

朱元璋再次哼了一声,几个儿子瑟瑟发抖,除了朱棣,朱棣昂首挺胸,他将来可是要做征北大将军的,他儿子才不会这样。

【我们回来接着说董卓这个人,在黄巾起义之前就出现了董卓乱政。戚宦之争结束让董卓钻了空子,顺势从凉州抵达京城,夺取政权,并且废黜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也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

【所以在曹操之前还有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4]’,董卓迁都长安,自封太师,掌控朝政,正是春风得意之际,被王允和吕布刺杀而死,所以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董卓引诱吕布杀丁原的时候是否能预示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被吕布杀死?】

【现在大家一提起吕布都知道他‘三英战吕布’的,可是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这件事是真的,反倒是因为他先杀丁原后杀董卓,被人诟病千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