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教授是看中什么东西了?”她随口问。
“萧女士,这两块墨能不能让我们看一眼?”
店铺里只有苏娇娇送给她的两套古墨,一套两块,一块约有六寸蛋糕那么大,高度在两厘米左右。
乍一看,四块古墨像四个圆溜溜的黑圆盘,仔细一看才能分辨出圆盘上面精雕细琢的繁复花纹,极具观赏价值。
四块之所以说是一整套,是因为每一块对应一个季节,雕花刻名,题款铭言,与其说是墨,更像是艺术品,加之古墨独有的沧桑感,绝对是有藏墨之好的人心头宝。
“好墨啊,难得见到如此精致的墨,没有残缺,花纹精美,关键还是一整套……”
显然,几位老学者都是有藏墨之好的人,喜爱之情跃与脸上手上。
“萧女士,古墨你打算卖多少?”最上头的一位学者急促追问。
萧妧妧怕吓走他们,没敢报太高,“古墨整套售出,四块一共一百六十万。”
这是她从许年华那里打听到的,单卖的话,一块三十万顶天了,行情好的时候能叫价更高,但也不会高出五十万。
一整套更容易卖出高价,叫价两百万不算贵,所以她报一百六已经是思考过后给出的低价。
几乎是一百六十万的价格报出口,兴致勃勃欣赏古墨的老学者们纷纷面露难色。
想来也是,他们一辈子坐在博物馆研究文字,哪能一下子拿出一百多万买四块不当吃不当用的墨。
“萧女士可否为我留些时日?最多五日,五日后我来将它买下。”
开口提出请求的正是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学者,六十多岁的年纪,看着很和蔼。
萧妧妧想了想,这理由不算过分,只是保留五日,都没还价。
“可以啊,难得遇到欣赏它的人,若是能回到您手里,算是有了好去处。”萧妧妧客气应声,“只是也请您体谅体谅,要是反悔了告知我一声。”
看萧妧妧这么好说话,老学者果然高兴起来,递来名片,添加联系方式。
“我姓韩,叫我韩叔就行,萧女士放心,墨是肯定会买的,只是家里管钱的人这几日不得空。”
韩叔真诚的向她解释缘由,一旁的同事们无不是羡慕的眼红,连声打趣。
“老韩命好啊,闺女做生意赚了大钱,现在买墨都不还价了。”
“嗐,这么好的墨给我留着,我也不还价。”
“老韩,把你女儿一起带来看看,免得她以为你乱花钱。”
王教授碰了碰韩叔胳膊,“是啊,一百六十万不是小钱,让你闺女亲眼看看东西,别到时候你家那位又跟你吵吵。”
萧妧妧听他们絮絮叨叨,怪有意思,说了一阵子,韩叔恋恋不舍地放下古墨,捧起相机。
“不说了不说了,赶紧回家找女儿要钱去,来来来,拍照。”他笑呵呵吆喝。
老同事们笑骂几句他心急,慢慢往院子中央转移。
萧妧妧趁机把古墨包装好塞进柜子深处,快步走到他们中间。
“好,看镜头,支票抬高点,对对对……茄子!”
咔嚓一声,合照完成。
韩叔捧着相机回来给萧妧妧看一眼,“看,拍得不错吧?你看看这构图、这角度,我还调了什么美颜,保准你满意。”
萧妧妧忍不住笑,韩叔实在可爱。
“对了,还有个表格你要填一下,我们要带走交上去的。”
年轻学者想起来还有一茬,赶紧走流程。
萧妧妧捏着支票折又不敢折,塞进口袋怕弄皱了,全程翘着两指夹着支票,填完表格签字上交。
一起交上去的还有《古文释读》的复印本,几位老学者别提多感动了,握着萧妧妧的手不停感谢。
崔教授插话道:“萧女士大义,我们得宣传宣传,来来来,萧女士站中间,拿着支票和册子拍一个单人照。”
一句大义,夸得萧妧妧飘飘忽忽,神情窘迫,“这不会也要发到网上去吧?”
韩叔看她不太情愿,热心的劝:“哎呦,发网上多好啊,到时候新闻里写,‘古董店老板无偿捐赠古籍复印本,助力博物馆甲骨文破译’,我们请媒体把你家店铺名字写下来,萧女士以后还不是生意兴隆啊。”
此话一出,又招来几声打趣。
“瞧瞧,老韩的闺女能做大生意,看来还是遗传了老韩呢。”
“哈哈哈,可不是,萧女士听老韩的吧,就当是给你铺子做宣传,也正好让大家知道,好人好报,让大家多多捐赠。”
玩笑话说完,大家哈哈大笑,一旁的萧妧妧像被点醒一样,浑身轻松。
她还是太胆小了,总担心别人惦记、起疑心,难免缩手缩脚,可现在这个时代,酒香还怕巷子深,是得宣传宣传。
“韩叔你等等,我擦个口红。”
…………
送走文字博物馆的几位专家,小卖部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萧妧妧静坐柜台后,一手撑脸,一手捧支票,目光凝视着它。
对她而言,这一百四十万可以说是从天而降,尤其在她不抱希望,甚至早早将这件事遗忘在脑后的时候惊喜度瞬间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