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房过继子嗣,养在孟青和江沉景名下。
这其实是一个折中的法子。
不论是卫氏,还是秦太夫人,她们都太想把长房一家子分出去了。
若是孟青过继个儿子,那么分家更是理所当然。
而且毕竟是重孙辈了,分家时,不论是产业还是银钱上,都会少上很多,只要给几个小辈张罗一些成婚过日子的钱,也就行了。
因此,孟青这个话一说出来,秦太夫人跟江兴安等人,都心里有了几分意动。
“那孟氏真这么说的?”
卫氏听了李惜霜的话,还是觉得有些不信,
“就凭她?能说动那边分家?别是诓骗你的罢。”
李惜霜疑虑片刻,才又说道:“儿媳瞧着不像,那天在堂上,孟青说起这事儿,大伯母也没吱声,想来总会听她说几句。”
闻言,卫氏又开始琢磨起来。
“容我再想想。”
……
其实卫氏并无所谓孟青过继子嗣,毕竟养在孟青名下,跟养在王氏名下不同。
她担忧的是大房过继之后,会赖在府里另有所图。
但是她们都不知道,王氏跟孟青细细商议过了,待孟青过继孩子之后,就早些分家出去。
更没有料到,次日一早,王氏就会带着心腹丫鬟去了西府,跟卫氏开门见山的谈条件。
听说了这个事后,荷香一脸诧异地问孟青:
“姑娘,夫人怎会突然同意分家?”
孟青也不准备多说,只轻声道:
“二婶子不想头上有个出身名门的嫂子压着,婆母如此有心气,自然也不愿意留在这伯爵府瞧人脸色。”
她过继个孩子,不仅能让大房留个香火,还能拿到了一份产业。
最重要是的是,分家分府这事儿,眼下是两房人都愿意的。
王氏从西府回来之后,没过几天,秦太夫人再提往孟青名下过继之事。
见王氏点头同意,江兴安跟卫氏也应声称好,江远山思量一番,便也点头答应。
而后王氏再提出分家。
或许是觉得累了,江远山叹息一声,最终也同意了。
只待孟青正式过继子嗣之后,再当着合族的面,两房人分家分产。
这件事定下来后,孟青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突然一下子就变成了府里的重要人物。
——长房独苗的母亲。
一时间,族里一些家境不好的人家,隔三岔五的带着孩子来府里走动,有的是去见秦太夫人,有的是见王氏。
孟青知道这些,只温和一笑,并不吭声。
既然过继儿子,那自然是自己说了算。
她是为了往后的日子考虑,才决定过继孩子的,那自然要选一个合自己眼缘,心思纯良,还没什么糟心事牵扯的孩子来养。
因此,对于选儿子这事,孟青并不着急,她眼下更在意乌衣巷的铺子。
这天,孟青瞧着天气不错,便跟荷香跟刘妈妈道:“走,咱们去城南的铺子上瞧瞧去。”
刘妈妈连忙吩咐人套好马车,主仆三人一路到了乌衣巷的艺蓝百货。
一到铺子上,曾掌柜就连忙带着伙计迎上来。
“见过东家。”
孟青点点头,就叫众人各自去忙活手里的事情,只留下曾掌柜问话。
“近来铺子里生意怎样?”
闻言,曾掌柜忙捧上几本账册,含笑说道:“开业这半个月余的营收账册,另外还有进货单子,奶奶可细细瞧瞧。”
刘妈妈忙接过来,递到跟前。
然而孟青却摇了摇头,“最近事情多,这看着账册就头疼,你只说来听听就是了。”
曾掌柜原是白侍郎家聘的,在铺子里干了十多年,是个极有本事的。
只是突然换了东家,他也还是担心自己不得新东家信任,坐不稳这个掌柜的位置。
眼下见孟青如此信任,自然心里颇为感慨。
因着对铺子诸事一向了然于胸,曾掌柜忙回话道:
“回东家,咱们铺子先前修缮粉墙换牌匾等事宜,一共花了二十四两七钱,前些日子东家让刘妈妈拿来五十两银子,还余下二十五两三钱。”
“这些日子,铺子拢共营收一百一十七两,因着东家上次吩咐,让不着急进货,这些钱都在账上放着,没敢擅专。”
听了这话,孟青含笑点点头,又问:“最高单日营收多少?”
“十七两五钱三文。”
“近来铺子卖的最多的是什么物件?”
曾掌柜回道:“咱们杂货铺子,向来都是以灯油烛火为最的。”
孟青点点头,这与她想的差不多。
杂货铺子虽然什么百姓需要的东西都要卖一点,但是毕竟在这个时代,老百姓生活的穷苦一些,也没什么余钱买过多不实用的东西。
也就是烛火灯油这些生活必须的消耗品,才能让百姓们花钱了。
“与先前铺子的生意相比如何?”
曾掌柜老老实实地说:“之前铺子还供应着几家的采买,自然比现在强些,若除开这些,倒是与先前差不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