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自己什么都看不上的。”
林枳摸着下巴,连续三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憔悴的黑眼圈让她看上去可以直接拖到丧尸片现场客串群演。
她用力揉着自己的脸,“严肃的名字会被嫌弃没有卖点,轻浮的名字我自己又不甘心。到底该叫什么啊,愁死我了!”
盛明盏听完那一系列的剧名后,眉头就没舒展过。
“的确很轻浮。”盛明盏说,“但最近的剧名好像都有点这风格。”
林枳说:“去年票房第一的剧不就是《独居女人和她的情人》?”
沈绒更正她,“是《独居寡妇和她的性感情人》。”
林枳两眼一翻差点背过气去,一位朋友却说:“我看过,我真看过,我就是被剧名吸引去看的!”
轻浮剧名让她不甘心,严肃剧名又不吸睛。
林枳可太难了。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这剧名如果再定不下来,制作人又得上她家闹,恐怕还会耽误立项的进度。
今晚无论如何得做决定。
林枳在轻浮剧名里选了一个,严肃剧名里也选了一个,打算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
抛到花的那一面选轻浮的,字的那一面就选严肃的。
让老天爷来定吧。
712包厢里所有人歌都不唱了,全围过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林枳将硬币往空中一抛,盖在手背上,念了半天的“阿弥陀佛”之后才鼓足勇气将它打开。
是花。
林枳一脸菜色,不甘心地说:“……我觉得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三局两胜。”
坐在角落里的秦允终于把一大罐豆奶喝完,“哎”了一声,拍拍林枳的肩膀:
“小枳姐姐,你心里明明早就有倾向了,如果刚才抛到字,你肯定不会说三局两胜吧。我觉得《汝宁》这名字挺好的,严肃点就严肃点啊,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故事,不会因为文名而改变。你起个花里胡哨的名字将观众骗进剧场,发现故事和剧名不搭,才会被骂吧。你心里早就有倾向了,又何必和自己作对呢?”
林枳听她这么说,心中的惊涛骇浪忽然风和日丽。
捏着硬币,沉思片刻后,嘴角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出乎意料,《汝宁》这个名字也没有被资方和制作强烈反对。
只是觉得有些寻常,但大家都尊重林枳的想法。
“你写出来的故事,当然你才是最懂它的人。”
整个故事由林枳撰写,林向宇算半个编剧,主要还是当任历史顾问。帮她细化剧本细节的同时,也和两位主角以及服化一块儿定制戏服,规划舞台布景。
那时的长街剧目更新换代非常快,浮躁的风气随着经济的下行见长。
很多观众来到长街不过是想要消遣一个寂寞的周末,找些乐子,抚慰摸爬滚打一周的疲倦。
大众的选择渐渐往轻快欢乐,娱乐功能强的剧目靠拢。
这样的气氛中,《莫妮卡》在驻演的第二年已经有了颓势。异国文化背景和双女主没有清晰爱情线的设定,本身就会筛掉一部分观众。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小众观众的支持最终没能将它留住,《莫妮卡》演出至第四百场时,遗憾地封箱了。
它不是唯一封箱的正剧,甚至在长街正剧中已经算是长寿。
在众人惋惜沈绒和盛明盏第一部搭档商业剧就此落幕的同时,《汝宁》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汝宁》官宣的那日,除了沈绒和盛明盏的粉丝之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毕竟长街来来去去的音乐剧目太多了,早就呈现饱和状态。
而这对年轻搭档在《莫妮卡》首演时已经锋芒毕露过,这回是三搭,新鲜劲儿不再。
编剧还是个名不见经传,在外长街混饭吃的小编剧,没人对这部剧抱太大的希望。
评论家们轻轻松松隔空调侃。
【也就是词曲作家还算有点噱头吧。】
【不会觉得所谓的双女主搭档还会有人买账吧?恕我直言,没有男主角的戏就是少了主心骨,差点意思。】
【谁会对安真剧场再一次自娱自乐的剧感兴趣呢?票房如何,就看韭菜们准备得怎么样了(笑)】
关注度低迷,外界冷嘲热讽不断,也没有削减《汝宁》剧组的热忱。
何广臣和兰旭在写歌之初,就深入接触过沈绒和盛明盏。
充分了解音域之后,开始为她们量身打造《汝宁》中的歌曲。
沈绒的高音非常优秀。对于一般人而言极其勉强的高音对她来说反而是舒适区。而盛明盏除了在中音区游刃有余,音域的广度也相当惊人。
何广臣和兰旭都感叹,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搭在一起这么天衣无缝的搭档了。
编舞组根据两人的舞蹈优势和短板,结合故事背景细致编排,力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她们的长项,与此同时尽量还原历史风貌,展示文化底蕴。
“力与美”,是整部剧舞蹈编排的核心。
正因为剧组同心戮力,没有一个人怠慢敷衍,沈绒作为整部剧的核心人物,更是不允许自己拖后腿。
但尚且二十一岁还是在校生的她,就算年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