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一场隆重的会议在位于迦罗帝国东南海岸的果阿港进行。
与会的是南亚大陆以及孟加拉湾沿海的诸多番国的代表,其中包括迦罗帝国、莱迪国、巴赫曼尼苏丹国、孟加拉、吉吉拉国、阿拨把丹国、阿拉干、渤固、锡兰等大大小小的沿海以及内陆的十几个国家。
他们当中有的老死不相往来,有的长期敌对出于战争之中,有的则是一些内陆小邦,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像这一次的大规模会议,聚集到一起的情形,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张延龄作为大明帝国的代表向他们发出了邀请。
有的国家是被大明朝军威所摄不敢不来,如莱迪孟加拉等沿海小国。有的是桀骜不驯之后被大明兵马结结实实的教训了一顿之后不得不毕恭毕敬的手下败将。比如说锡兰国和迦罗国。有的则是给大明面子,来看看热闹,瞧瞧到底大明朝要做什么。比如实力强大的巴赫曼尼国。有的则是身不由己没有自主权的内陆小国,如阿拨把丹这样的夹缝中的国家。
大明兵马抵达南亚大陆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所作的一切已经吸引了所有本区域国家的目光,刷足了存在感。他们将佛郎机人的东方舰队歼灭,这本已经是惊世骇俗。那些想要和他们掰掰手腕的国家,比如锡兰国和迦罗国,更是一个比一个被打的惨。
特别是迦罗国,其国力在南亚大陆上首屈一指。当初就算佛郎机人在这里,也只是一开始和迦罗国发生过战斗。之后双方兵马发生过些冲突,佛朗人也吃过亏,但是他们再没又乘机启衅,而是大事化小。那便是因为迦罗国的国力确实雄厚。
而这一次,在东高止山中的德里峡谷,大明兵马和迦罗国王克利希纳亲自率领的数万精兵交战,迦罗国兵马惨败。克利希纳还因此被国中大公和部族们一起指责,被迫让位给了他的儿子光辉亲王尼赫鲁。可以说是最惨的一个。
关于这场战斗,传出来的消息有几个版本。一说是大明兵马从东部海岸平原经过德里峡谷进军,试图突袭胜利城。结果被迦罗国得知消息。国王克利希纳率军前往阻击,双方在峡谷大战,最终明军获胜。这个版本中,说明军有大炮数十门,兵马数千,装备凶猛火器。迦罗国兵马力战不敌,虽败犹荣。
另外一个版本说,迦罗国王克里希纳设陷阱邀约大明朝的国公去德里城打猎,意图在山中围杀大明国公。结果数万兵马被大明数百兵马打的落花流水。明军以一当百,纵火烧山,迦罗国兵马损失上万,不得不求和云云。
这两个版本差别不小。第一个版本出自迦罗国都城的传言。迦罗国朝廷倒是没有给出任何的消息,采取了模糊的处理方式,但是私底下是有消息流传的。显然迦罗人试图塑造一个死战不敌虽败犹荣的形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版本简直离谱。有消息说,那其实是出使各国邀请各国使者来参加果阿港各国大会的明朝人在和当地的王公贵族们喝酒的时候说的。其中还夹杂着什么,大明兵马在重重围困之下飞跃峡谷,如鸟雀翱翔之类的奇谈怪论。
这些离谱的言论,对于其余各国来说,自然是带着夸大的成分,是不足以相信的。各国普遍认为第一个版本是相对靠谱的。他们知道迦罗人的实力,怎么会数万兵马被几百明军击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哪种版本,大明兵马战胜了迦罗人,这是事实。迦罗国老国王克利希纳突然让位给光辉亲王尼赫鲁,这也是事实。从这一点上而言,明军战胜了迦罗国,对于北方诸国和同迦罗国素有仇怨的国家而言是一件好事。
迦罗国在南亚大陆上本就是众矢之的。一个宗教信仰不纯粹的国家,在佛郎机人的支持下不断侵占各国土地,发动多次战争,给各国带来极大威胁的国家,早就是其他国家的公敌。
只不过实力使然,北方诸国一直处于劣势,只能抱团相助,才勉强维持局面。
现在,迦罗国遭受重大打击,对于他们而言,这自然是普天同庆的事情。
北方诸国远离南部港口,即便国土沿海,其港口价值也不高,更无太好的良港。所以当初佛郎机人来此,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只和迦罗国发展关系,对迦罗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对北方诸国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北方诸国和佛郎机人之间是并没有什么良好的关系的,甚至是内心痛恨他们的。
对于这些外来者,北方诸国的共同想法便是,不接触,不合作,不交流。
大明兵马来此之后,北方巴赫曼尼和莱迪等国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故而当初陈式一去邀约他们的时候,他们其实并没有来参与的想法。对于所谓的联合北方诸国对付迦罗国的计划,他们其实并不相信。
但是现在的局面不同了,大明兵马真的将迦罗国给胖揍了一顿,打的他们连国王都换了,这对北方诸国而言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明朝人给北方诸国出了一口恶气,那么他们的邀约自然是要给面子的。或许真的能够借助明朝人的力量,将迦罗国这个令人厌恶的另类给灭了,解除这个威胁,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想法,所以第二次的邀